【业内新闻】连云港公积金改革创新 搭建为民服务“快车道” | |||
|
|||
【中国建设报】按照国务院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强力惠民生的部署要求,江苏省连云港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(以下简称“连云港中心”)改革创新,以服务缴存单位和缴存职工为导向,按照“互联网+公积金”思路,强化数据共享、再造业务流程、整合政务资源、融合线上线下,以改革倒逼实现优化服务、提升效率,让职工“跑多次”向“跑一次”、甚至“不见面”转变,搭建为民服务“快车道”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服务缴存职工“零距离” 近年来,连云港中心多措并举,通过深化机构改革,拉近与缴存职工的距离。 2016年,连云港中心挂牌成立法规稽查处,增强执法力量、理清执法流程,对群众反映的情况有诉必应,对 “单位应缴不缴住房公积金”等投诉,通过上门宣讲、约谈企业负责人、下发通知书等形式,努力维护缴存职工合法权益。同时成立客户服务中心,开通12329住房公积金热线,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,增强管理工作透明度,维护缴存职工合法权益。 目前,连云港中心在三县三区均设有分中心,借鉴商业银行流程化管理模式,建立专业金融服务标准,实现行政管理向金融服务转型,使管理更合理合规、职能更明确、流程更顺畅、监管更安全、运行更高效。 连云港中心各分中心普遍建立预约服务、上门服务等制度,将绿色通道延伸到职工家门口。灌云分中心率先在连云港市打造 “互联网+贷款直通车”服务品牌,联合县房产、国土等部门搭建部门联办直通车,实行“一家审查、全程有效”模式,职工申请贷款全程从往返各审批部门6次减少为两次,一次申请、一次放款,变“群众来回跑”为“部门协作办”。客户服务中心开展住房公积金贯标服务项目,通过建立一套标准、开展两类培训、实施三方贯标、进行四阶段评估等措施开展培训,提高服务标准、服务效率和服务形象。 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 服务群众办事“零跑腿” 2017年,按照《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业务操作规程》要求,连云港中心主动对接,从7月1日起,接入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,实现全国范围内“账随人走、钱随账走”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通过平台操作,已成功办结住房公积金转出627笔、1919万元,转入263笔、445万元。 连云港中心还启动“互联网+公积金”战略,通过大数据,拓展网上业务、拓宽服务渠道,变“群众跑路”为“数据跑腿”。 目前,该市已经建立“12329服务热线、手机短信、门户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政务微博、自助查询机、手机APP、网上业务大厅”八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,推行网上咨询查询、缴存、缴存信息变更、提取业务申请、贷款申请、贷款偿还、业务投诉等远程业务。已累计接入热线电话25.26万次、网站点击560万次、短信条数53.64万次、自助终端查询量38万次、通过网厅及手机APP各类业务的查询数量447.67万次、微信公众号关注量7.04万人次,70%的住房公积金业务查询通过移动终端实现。 搭建部门数据共享平台 服务办理事项“零纸质” 近年来,连云港中心积极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联网共享,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联网,实时查询个人信用报告;与住房、不动产登记部门数据联网,实时查询购房者“房屋坐落、建筑面积、合同金额、备案时间”等房产信息;与社保部门数据共享,及时调用职工社保、退休等信息。 连云港中心通过部门间的实时联网查询,实现业务智能化审核,多项业务能够“零材料”、“零纸质”办理,做到了“让数据多跑路,让职工少跑腿”。 得益于大数据联网,连云港中心在省内率先推出住房公积金“实时提”业务,只要提供本人身份证、银行卡等证明要件,就可实现提取金额实时到账,具有“全覆盖、零风险、一对多、无限额、即时到”的特点,有效解决服务缴存职工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 连云港中心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,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让审批更简、监管更强、服务更优,让人民群众共享“放管服”改革的政策红利,提升了便民利民服务水平,增进了民生福祉,也进一步擦亮了住房公积金服务品牌。 |
|||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 |
|||